離開了Liverpool Street Station 我頓時分不清方向,要往南去走向北。來到有點怪怪的區...怪在哪? 例如這家 Pub 叫 Dirty Dicks
這間叫 Woodin's Shades 好像也...帶有些暗示? 走到這裡我覺得是該換個方向,結果走到一條街叫 MiddleSex St.
其實這裡很正派啦~ 應該一切只是個巧合吧? 
(這年2012 Fifty Shades of Grey 正在全世界掀起一片熱潮,我在英國車站還看到有個10幾歲少年在閱讀。歪很大,這系列真的是給媽媽們解悶的啊~)
還好我下一個目標夠顯眼,即使我走反方向,只要抬頭看,最終還是能輕易找到它! 
但前方一直有房屋擋著是怎樣!
30 St Mary Axe 聖瑪莉艾克斯30號大樓 (又名小黃瓜 The Gerkin) 
我從什麼時候知道 30 St Mary Axe 已經不可考了~ 反正應該是常流傳於 PTT、FB、資訊網站之類那種"最奇特現代建築物" "此生一定要拜訪建築物"之類。我第一眼就對 30 St Mary Axe 非常著迷,除了完美的圓弧子彈造型(到底怎麼建造?),還有我愛死閃亮亮外型~ 但其實我一直不記得它是在英國倫敦
小黃瓜又時常出現在英國電影電視裡,例如我逢人就推坑的BBC Sherlock~
從確定要來倫敦就堅決一定要看到小黃瓜本尊,即使30 St Mary Axe 並非坐落在觀光區,讓我在排行程時有點小麻煩。
太感謝今天是豔陽高照好天氣,小黃瓜它真的好美好閃耀~ 像是一顆施華洛世奇珠寶的建築物實在太棒了~ 我好想抱住它啊!!! 
可惜 30 St Mary Axe 是個很正常的商業大樓,一年只有特定日期對外開放。而且時間非常短(似乎才一天?)
好想入內參觀,不知道裡面是否跟外觀一樣精緻,還是華而不實,冬冷夏熱?
這時傍晚五點多,幸福的英國人陸續開始下班。這代是倫敦金融區,路上都是正式套裝的商務人士。
而且人數相當相當多,我覺得倫敦人走路速度超快又趕,我停在路上拍照都感覺備感威脅,隨時會被路人撞翻的恐懼。
除了小黃瓜,金融區的房子也都很新穎現代。
另外一棟代表性建築物--Lloyd's Building 洛伊大樓,又稱油井大樓。

走在路上會讓人忍不住一直往上看,暴露建築結構讓人想一窺究竟。
外建的透明電梯應該會讓有懼高症人嚇破膽吧? 
接著我們慢慢走到金融區的起源地,新舊建築物古今交錯的情景。
沿著 Cornhell 路走,看到 James Henry Greathed 雕像代表到了 Bank 中心。
宏壯的 Royal Exchange 皇家證券交易所
對街是 Bank of England 英格蘭銀行
在這裡我沒有多拍照片,因為這時家母翻臉了!!! 她很生氣說這是我所謂"安排適合的年長者行程" 早上8點開始玩,到現在接近6點,說實話我的雙腳也很酸~ 這裡也的確是最後景點,我原本就估計6點前結束。如果今天只有我自己,我一定繼續玩到天黑才肯離去。所以就照了這三張照片,趕緊從 Bank 搭地下鐵到 Waterloo 轉火車回到 Leatherhead。

在這邊建議夏天前往倫敦的人,要避開上下班時間搭地下鐵。除了票價貴,倫敦地下鐵多條沒有冷氣(還是都沒有?),一擠就好難受。從 St Paul 到 Liverpool Street 坐 Central 線,這條線老舊車廂窄小,整車西裝大衣男士,又擠又悶很不舒服。下班時間從 Bank 到 Waterloo 雖然僅一站但很長,動彈不得也是受罪。

回到家後家母雖然累,卻又堅持要自己煮飯省錢。但又不熟悉英國瓦斯爐跟蔬菜,煮出來東西很妙,媽媽的思緒真的令人不懂啊~ Anyway,終於把Day 3寫完了! 

 


minioreoc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切都要怪我為了要省錢想吃便宜輕食當午餐,在 Trafalgar Square 閒晃太久的緣故。導致於剩下寥寥無幾的時間可以參觀聖保羅教堂。教堂開放最後入場是下午 4 點,半小後清場關門。匆忙吃完午餐趕路到一條街外的教堂,一路上掛心著趕不上。結果既沒省到錢,還又急又累(尤其還帶著母親)。出國遊玩,真的就不要計較小錢了~ 持 London Pass 可免費參觀聖保羅教堂。但仍是要過卡、領票、驗票手續。 我原本對聖保羅教堂不抱什麼期望,等我一踏進去,我就知道我錯了!!!
聖保羅教堂內部乾淨明亮,金黃色天花裝飾,大理石白色牆面,跟白色深墨綠相間的大理石地板,一切都好舒服。沒有任何古老教堂的沉重悶滯感,即使教堂內也有安葬名人,但絕對不會像西敏寺那樣陰冷。 教堂內禁止拍照,照片來源。 表姊曾跟我對過,工作煩悶時,即使沒有信任何宗教(指我),可以隨處逛逛寺廟,氣場契合的宗教場所會帶給人莫大安撫。
如果我住在倫敦,聖保羅肯定就是我那精神堡壘了~

因為時間不夠,我們僅在平面停留一下,就決定往圓頂瞧瞧。以中古建族物而言,這樓梯可說是難得的寬敞明亮,且每個階梯都相當平穩。
不像義大利比薩斜塔跟法國聖母院,階梯都踩出凹洞又傾斜,多處連一個人通過都困難。
但走起來還是相當相當累人啊~~ 走到氣喘吁吁,天昏暗地,回來一查我們竟然才走到 Whispering Gallery (來源),實在有夠弱。
Whispering Gallery (來源) 是圓形的走廊,應該是站在指定地點可以對面傳來的聲音而名的吧~ (懶得查了啦!)
從 Whispering Gallery 俯瞰圓頂(來源),現場看起來當然是很美,但真的也並不覺得那麼有距離感。好在當時明智決定不再繼續往上走,走到最頂端 Golden Gallery 還要整整一倍的階梯! 我們強力推薦聖保羅給原本興致不大的家妹,她有走到 Stone Gallery,那裡就可以到外面遠眺東倫敦風景。等到下次再訪倫敦,我一定要把 St. Paul's 排在當天第一個景點,爬上去好好欣賞一番~
從 Whispering Gallery 往下看(來源)。家母膝蓋不好,但一路爬上來沒聽到她抱怨,反倒是一直稱讚聖保羅的瑰麗,責怪我到關館才來。
我們在關館的前幾分鐘離開的聖保羅。 剛剛進去太趕,現在才拍外觀。
我為了電影[大夢想家] Saving Mr. Banks 特地把[歡樂滿人間] Mary Poppins 找出來看。即使是整整半世紀前的電影,絲毫不減我對這部電影一丁點的愛,果真是經典中的經典,難怪歐美父母都會給小朋友看這部電影,每首歌到現在還是家喻戶曉。十分羨慕這樣的傳承,台灣什麼時候也能出一部這樣的電影,讓我播放給下一代看。

其中一首 "Feed the Birds" 的場景就在聖保羅前的階梯。
接著來到教堂北側,從側面可以拍照圓頂外觀。
而旁邊好巧有一家 Paul,再次證明 Paul 是英國美而美!
下一個目標: Liverpool Street 利物浦街站! 從 St. Paul's 搭紅色線第二站就到了! 因為個人因素非得過來看看,即使 Liverpool Street 這幾年間有進行過改建,我想看得場景已經被撤掉。
Liverpool Street 是火車跟地下鐵共構,倫敦第三繁忙的車站,隨便也是十幾個月台起跳。
正門~ 多舒坦的採光。
正門外的洶湧的人潮,拍照都怕被人撞。
正門外觀,羨慕歸羨慕,如果台北捷運這樣蓋,應該馬上被罵浪費公帑了吧!


minioreoc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到了吃午餐時間啦! 雖然不重視吃,但至少平常會看看美食生活頻道,認識幾位世界級名廚。既然來到英國,當然要拜訪一下 Gordon Ramsy 跟 Jamie Oliver 的餐廳。今天行程剛好會經過 Ramsy 的 Bread Street Kitchen。

原本認為會搭比較保險的地鐵前往,功課做得比較詳細,但很麻煩從 Charing Cross 要先坐一站到 Leicester Square 再坐 2 站 Holborn 才能換到紅色 Central 線到 Bank 車站。短短 6 站要換 3 條線。相較之下搭公車快又省錢,加上前一趟巴士美好經驗,當然要抓緊機會坐雙層紅巴士(結果這就是最後一次)。只是 Charing Cross 是個圓環,在分辨上車位置時,思考了一段時間,保險起見走回到 Strand 搭車,真是搞死我這個東西左右不分的人~

一上車直奔第二層,只過了一站第一排的人就下車了。又順利搶下王位!
photoStrand 是倫敦市主要幹道,道路上充斥著露天觀光巴士。車子往東會先經過 Convent Garden 柯芬園區。如果我當時是選擇直接向戲院買舞台劇票,今天就得先在這裡下車了 (還好事先在 London Pass 取票時同時買好,不然今天雙腿會爆炸)

這附近還有一個觀光景點 Somerset House 薩默賽特府,也因時間這次得先放棄參觀。(背景是 Saint Clement Danes 教堂)
photo因為 Strand 年代悠久,連倫敦人都嫌街道窄小,容易塞車。我不趕時間,反倒超喜歡這段路程,超有歷史情調。例如經過The Royal Courts of Justice 後,路中間就出現這尊飛龍雕像。這也太有趣了吧~ 回台灣上網查,原來在古代這裡因為是倫敦市的邊境,在此設立 Tample Bar 聖殿關,簡單來說就是進出城的一個關卡,歷經好幾世紀,聖殿關的形式建造各不同,慢慢演變現在由飛龍看守倫敦市(以上是我不負責超簡化解釋,詳情還是看Wiki吧)。而現在 Tample Bar 以西是 Strand,以東就是 Fleet Street。
photo超可愛的連鎖知名糖果店 Hardys。復古的裝潢讓我好想衝下巴士去參觀。
photoFleet Street 連接到 Ludgate Hill 後印入眼簾就是另一大地標 - 聖保羅教堂 St. Paul Cathedral。
photo趁這機會趕緊拍照。聖保羅教堂大門前是階梯,廣場非常的小。就算走到對街視線也不好到哪去,街上又車水馬龍,很難拍照正面全景。
反倒是在雙層巴士上能好好一覽外觀!
photo過了 St. Paul 下一站 Mansion House 就要下車了。下車在 Cannon St. 回頭右轉就是 Bread Street,轉進去後過條小巷子餐廳就到了,非常好找。

大廚 Gordon Ramsy 直接用地名取餐廳名 Bread Street Kitchen。直翻譯[麵包街廚房],哈哈哈,不是[地域廚房] Hell's Kitchen喔~ 不用擔心吃一半廚房會被關閉。

Bread Street Kitchen 一樓是 Bar,二樓才是餐廳。我們一踏進侍者就問我們是否用午餐,我們說是,就示意請我們上樓。但原先我故意拖到這麼晚才吃,是因為當時 Bar 在下午 3 -5 點有提供輕食(細節記不太清楚),午餐就想在 Bar 吃便宜的點心像是開胃菜、披薩等等當正餐。但當時真的餓了,而且既然都千里迢迢來了,就好好吃個飯吧!
photo二樓的用餐氣氛真的非常之好,加上下午三點多店內人很少,整個非常悠閒還可以隨便拍照。
photo不遠處這桌應該是觀光客,但其他桌應該都是本地居民。Gordon Ramsy 廚藝驚人,但讓他大紅大紫是因為實境秀 Hell's Kitchen 瞬間讓他變成全美家喻戶曉的人物。爆走易怒是他的特色,一集下來他的話常常"逼逼逼"被消音打斷快一半了吧~ Hell's Kitchen 現在都已經到了第 12 季,台灣也有播,還有白爛中文配音版。但我跟台灣朋友聊到,大家都絕大多數都沒聽過 Ramsy 這號人物,讓我挺訝異的。
photo反倒是 Jamie Oliver 在台灣知名度就高上很多。正統美食做菜節目還是在台灣比較受歡迎。他在 One New Change 購物商場也有一家餐廳 Barbecoa,而且面相聖保羅大教堂,景觀更優。但因為經濟上的考量,Ramsy 在英國的餐廳我只吃得起 Bread Street Kitchen,其他蒐集星星的我還沒能力。而 Barbecoa 也比 Oliver 的連鎖義大利餐廳貴。

By the way,我好愛我這區的復古黃沙發 + 黃燈 + 黃銅扶手搭配。
photo在英國喝 Tap Water 自來水是不用收費的,那我當然都是喝免費。我想我這一輩子應該都很難接受在餐廳喝水要收費的習俗吧~
photo我跟母親各點一份主餐。
這是她的 Roasted Cod with Crushed Potatoes, Artichoke, Salted Capers, Red Wine and Lemon Sauce。炙鱈魚配馬鈴薯、朝鮮薊、鹽味酸豆佐紅酒檸檬醬。家母喜歡出國喜歡點魚吃,認為魚清爽健康好消化。但我持相反意見,我覺得海鮮才容易不新鮮咧~ 而且吃來吃去還是亞洲人會做海鮮。就像這份鱈魚,就跟 90% 歐美魚料理一樣有一股"冷凍味",衛生上肯定是沒問題,整隻魚冷凍死得超徹底。不過馬鈴薯塊佐醬很好吃,尤其還有我愛的小酸豆。
photo我的主菜是Braised Pork Collar with Mustard Glaze。出國前做功課時就決定我要點這道菜,果然沒讓我失望。豬頸肉外表看起來油油亮亮,吃起來肉質細緻、肥油比例也很好。燉的時間恰到好處,味道合我的胃口,只可惜沒有白飯可以配(<-超愛吃白米飯的人)。馬鈴薯泥更是一絕,應該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的,綿密細緻度完美,奶香跟馬鈴薯融於一體啊! 不過完全吃不出芥末醬啊~ (目前這道菜已經不在菜單上了)
photo吃飽後,又拿著相機在座位附近拍照。餐廳前半部。全部都是落地窗採光超好。
photo落地窗也讓我有機會偷窺英國辦公司跟上班族。
photo餐廳後半部,最大差別應該是沙發顏色不同。整間店走的是復古工業風格? 我自己亂掰的。
photo去廁所時經過吧檯。(這裡廁所的門超重! 內部很有質感,但我不想當那種"到哪裡都要拍的亞洲女生",沒在廁所裡面拍照。)
photo吧檯上的酒櫃。
很可惜我時間沒有抓好,很快速用餐就急著結帳離開。因為聖保羅大教堂最晚進場時間是下午 4 點。

這餐總共花費$37.13 折台幣大約$1800。只有吃兩道主餐,不太便宜,但幸好相當好吃,而且英國也絲毫稱不上貴。

走出餐廳,轉角就看到 Jamie Oliver 在一樓開的 Barbecoa Butchery,超級有質感,應該是全世界最美的肉舖了吧。我趕時間 + 不好意思對著店家猛拍照,強烈建議大家自己上網搜尋照片。
photo
後記: 我真的很會拖稿,拖到人家 Jamie Oliver 上個月已經在香港開了 Jamie's Italian 分店,而 Bread Street Kitchen 預計 9 月也要在香港開幕。香港香港香港,甚麼都香港先啦~ 要是 Bread Street Kitchen 維持或比英國還低的價格,近來台灣真的很有機會。Jamie's Italian 就不用了,進台灣挺多是賣名氣罷了。

minioreoc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